唐山重建记_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米乐m6网页

24小时服务热线: 13319513424
米乐m6网页 News
米乐m6网页
联系我们
米乐m6网页
电话: 13319513424
邮箱: 1940251201@qq.com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北路18号古汉国际广场9楼
新闻中心

米乐m6网页:唐山重建记

发布时间:2024-05-04 01:32:56 来源:米乐m6网页 【 字号:  

  唐山重建,惊天动地。30年之后,当我们祭慰震亡同胞与抗震英烈,当我们反思那场深重劫难的人为诱因,我们同样不能忘记这座伟大城市的新生历史。

  唐山,是有过四座城市的:一座是地震前的老唐山;一座是地震后的“窝棚唐山”;一座是再后来出现的“简易唐山”;一座是恢复重建的山。四座唐山形态各异,功能迥然。

  考古证明,大约在4万年以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和劳动。历史记载,唐山自明朝已有一定开发。1881年,在桥屯西南一带建成唐山煤矿,唐山便开始了由一个村落向一座城市的跋涉。这里,诞生过我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生产过第一袋水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至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这座“地震前的老唐山”,一直是华北工业重镇。

  而所谓“窝棚唐山”,只是向“简易唐山”过渡的一个短暂形态。震后,失去家园的居民用木杆、竹竿、席子、油毡、塑料布等,在路旁、公园、空场、树下支起满城的窝棚——防震棚。人们骤然回归到“构木为巢”的原始时代。救灾队伍抵唐后,帮助少数孤老伤残者搭建了一部分窝棚,并向厂矿和机关单位提供了部分帆布帐篷。到1976年入冬前,这些窝棚消失了。

  “窝棚唐山”只存在了3个多月,但灾区人民却靠它度过了炎热多雨的夏季。就是在此期间,他们与灾难展开了顽强的抗争。

  唐山重建的目标,固然是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崭新城市,然而,山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建得起来,而且,“窝棚唐山”已无法抵御越逼越近的寒冬,于是,在窝棚城市的基础上,出现了一座“简易唐山”。

  1976年8月上旬,“省前指”———河北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就提出了“发动群众、依靠集体、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逐步完善”的简易房建设方针。自9月中旬至11月15日,唐山市区两千万平方米的“墟海”上,“生长”出35.1万间简易房。又经过了一番抢建,市区简易房增加到42万间。简易房的样式五花八门,有“两出水”的人字梁、起脊房,有“一出水”的前高后低滚水房,有两头出檐的平顶房,但都做到了“五防”标准———防震、防雨、防风、防寒、防火。

  在这座简易城市中,又相继出现了简易工厂、简易机关、简易学校、简易商店。当时曾有一首打油诗表述唐山的特点:“登上凤凰山,低头看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

  简易房的生命,有的只有两三年,有的则长达10年之多。到198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10周年,唐山市区有98.2%的居民迁入了新居(1988年10月全部迁入新居)。自此,作为一座连接此岸与彼岸的桥梁,“简易唐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简易唐山”是新型城市的基础,在唐山重建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唐山人民心中所留下的记忆,挥之不去;它在唐山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不可磨灭。

  科学规划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自1938年建市,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唐山的城市规划一直是一个空白。1952年,唐山有过一个城市规划,但是举步维艰,“文革”期间基本停顿。其间,有过三次大的修改和调整:1955年,纠正“带形大城市”规划思想;1959年,开始明确城市性质,市区以资源为主(采煤、钢铁、机械等),工业区在市区北部,西南为轻工业区;1963年,进一步确定城市规模和性质。

  重建唐山,规划先行。1976年8月8日,震后第十天,国务院联合工作组抵达灾区,与河北省唐山市一起,开始构想重建“蓝图”。紧随其后,国务院与河北省的有关部门组织60多名规划设计人员,在大地仍不时抖动的情况下来到了一片废墟的唐山。8月底,勘测队伍开始收集地质、水文,以及其他有关数据资料。11月,重建“蓝图”——《河北省唐山市城市总体设计》绘就。因工作需要,我曾小心地翻阅过这个规划版本。它的右上角印有“绝密”二字,每个字的下面还印有一个红色的圆点。

  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旧唐山,但是,这次巨大的变故、巨大的破坏、巨大的灾难,却从客观上给了人们一次新的选择机会——一次在废墟上建设人们理想中的山的机遇。

  不过,关于如何重建唐山,是有过一番“斗争”的。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百万人口、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近1%、拥有千万平方米建筑的城市,瞬间化为一座废墟,变成了一张白纸,它的新坐标该怎么样确定?当时,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其一,异地建设。就是放弃原有的城市,放弃唐山。其二,原地建设。就是立足唐山,以唐山市区为基础进行建设。两者各陈其理,两种设想各有利弊。

  前者的考虑,的确有一定说服力:市区地下那条毒蛇般的断裂带,不知何时还会引发大地震;倘若原地重建,清墟和搬迁将更加费工、费时、费钱——倘若把那些企业、事业单位分散到各县,不是可以“武装”和发展各县的经济吗?后者的理由也相当充分: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原地重建利于保持其历史特色;而且,原地重建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减少征地、迁移的巨额投资,节约土地。

  1977年5月14日,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河北省唐山市城市总体设计》,拟将唐山分成老市区、东矿区、新区三大片,改变了震前功能分区混乱、工厂和住宅混杂交错的不合理现象。老市区,在原路北区(京山铁路以北)建设;东矿区,以开滦5个矿为基础依矿建点;新区,将原路南区(京山铁路以南)38个工厂迁往建设,并新建大型水泥厂、热电站。原路南区不再恢复。规划城市人口65万,占地56.62平方公里。三大片之间各相距25公里左右,有京山、京秦、唐尊3条铁路,唐丰、唐古、丰古三条公路连通,交通较为方便。城市近郊的开平、马家沟、荆各庄、陡河电厂所在地,都建成独立的工业小城镇。

  这种三大片的布局,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建设新区,是相对于唐山市老市区而言建设的一个卫星城,是贯彻主席“还是搞小城市”和“大分散、小集中”指示的结果。震前,老市区中的路南、路北两个区已经连成一片,人口达40万。也就是说,仅老市区这一片的规模,已接近大城市人口(50万)的边缘。因此,客观而言,这种布局对防止未来城市过大、包袱过重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但是,三大片的规划布局也给城市管理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分散布局使城市缺乏整体性,不利于城市的统一管理,由于城市呈现“大分散”状态,郊区线公共汽车路途较远,营运效益不太理想,等等。

  1978年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规划设计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踏上了废墟。他们急匆匆地赶来,进一步研究讨论:山的建设,怎么样才可以体现我国70年代的建筑水平呢?——他们是极其认真的,因为此前不久,中央主要领导人来唐山视察,他出的就是这样一个题目。

  ——后来,这种“体现70年代水平”的思路,使震后重建走了一段弯路。要建成70年代水平的新型城市,盖房就不能用砖,就要甩掉“秦砖汉瓦”。于是,唐山盲目上马了加气混凝土、石膏板、钙塑板、矿碴棉、膨胀珍珠岩、无熟料水泥等22个新型建筑材料厂。不用“秦砖汉瓦”,固然能节约土地,但当时亟待建造住宅,这些新材料根本赶不上用。由于投资存在缺口,这些项目大部分在筹建过程中下了马,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

  1978年3月,全国14个省市的100名规划人员,又一次出现在废墟之上。他们历时3个多月,走访单位1600多个,分析计算数据4.89万个,绘制图表2340多张,制作规划模型6个,完成了多项专业规划。1979年9月,当10万大军进入施工现场之际,20多名规划专家再次应邀而至,研究、调整了市中心规划及街景规划。

  唐山重建规划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后来经过两次变动(见表1),一次是1982年,一次是1984年。1981年11月底,中央电示河北省委:唐山市恢复建设要实行收缩的方针。其基本精神是:压缩城市规模,控制城市人口,减少占地投资,加快住宅建设。1982年,唐山制定了《恢复建设贯彻收缩方针的调整方案》,对城市规划进行了调整,其原则是:控制老市区、缩小新区、利用路南区。

  这次调整的核心精神是“节约”,压缩了一部分需要关停并转的工业公司和非生产性建筑,但在住宅建设上,除了某些装修工程的造价有所降低外,建筑面积一米未减,抗震标准也未降低,道路、给水、排水、燃气和计划内的供热设施等配套工程,以及必然的联系到人民生活的教育卫生等设施也都做了妥善安排。

  第二次调整,则是在1984年,那时是为了适应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经商的多了起来,原有的规划没有留地方,于是沿街建了些大型商场,改变了货没处卖、人没处买的情况。其中最有名的是建国路市场,当时占地7.2公顷,有商户185家。

  这次调整区别不一样的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对规划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如:开发传统商业区,在主要的街道两侧规划和安排新建大型永久性的农贸市场,并在居住小区内和一些城市支路两侧安排一批临时农贸市场;在有条件的街道两侧,由单位或个人来投资,市里统一设计,安排国家、集体、个体农民进城办商业、服务业等。

  唐山重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试点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规模建设;1985年之后,完成扫尾工程。

  在这三个阶段中,居民住宅建设自始至终是头等大事——资金优先安排,运输优先保证,物资优先供应;凡不影响配套的公用建筑,一律给建房子的事情让路。有关联的资料表明,1979年至1985年,每年住宅竣工的面积,均占当年全部竣工面积的60%以上。而1980年与1985年,则分别占了72.53%和70.85%。

  但是,在大地震中,唐山市区共震毁各种类型的房屋建筑面积1413万平方米,一般民用建筑震毁94%,工业建筑及构筑物倒塌和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的达80%以上。在唐山重建的准备阶段,面对满目创痍,人们一时无从下手——施工的第一步,从哪里开始呢?

  最初,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有人曾提出一种想法,首先搞两条街道——新华道和建设路的建设,尽快在两条主要街道两旁矗立起一些大型公建项目。这样,可以尽快让世人看到重建的壮观场面。但是,这两条路两旁有4675间简易房,住着2300多户居民,短时间没办法完成搬迁。况且,投入大量设计、施工力量搞公建,居民住宅怎么样才可以迅速大面积开工呢?

  1978年下半年,“河北1号小区”动工兴建。这是“搬迁倒面”、加快居民住宅建设的最早实践。

  当时,整个市区被废墟覆盖,市区建设无从下手,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从外围建一些,再把市区的“面”倒出来,才能在失去家园的地方重建家园。这就是“搬迁倒面”。河北1号小区开工之前,那里是李各庄一片碧绿的菜地。听说马上要搞建设,农民们用颤抖的手起了菜,腾出了重建家园的场地。

  “搬迁倒面”工作是异常复杂的。有一部分人提出了五花八门的要求,进而出现了“三不搬”、“五不拆”现象。“三不搬”是:房子分少了不搬,分远了不搬,分高了不搬。“五不拆”是:分房子少了不拆,简易房折价低了不拆,分房子远了不拆,层数高了不拆,条件差了不拆。有的人分上了新房,但不拆掉旧房,或出租,或变卖,或转让,“下蛋”了。私房下“私蛋”,公房下“公蛋”。

  1979年4月25日,唐山市委基本建设政治部在一份题为《全市人民行动起来,积极做好搬迁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山做贡献》的“宣传提纲”中指出,“当前,搬迁倒面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搬迁,大规模的建设就无法展开”。“宣传提纲”希望全市人民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顾大局,识大体,树立“一盘棋”思想,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完成。

  搬迁中出现的特殊问题,毕竟是小量的。多数灾民群众都是自觉搬迁的。他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为山建设腾“面”。据唐山市有关部门统计,在搬迁入住的20多万户居民中,采取“强制手段”搬迁的仅占万分之一弱。

  从1979年大规模重建至1985年的七年间,市区平均每年有3.16万套住宅交付使用。每解决一户居民迁入新房,就为建住宅腾出一户的施工面;更多的居民尽快地从简易房迁入新居,就为建更多的住宅腾出施工面(见表2)。

  河北1号小区动工的确切时间,是1978年9月10日。小区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88栋“内浇外挂”结构楼房,实施工程单位是唐山地区建筑工程公司。它坐落在市区北部,现在属于路北区。随着唐山重建如火如荼,这个小区逐渐被边缘化,在展示重建的成果时,也很少有外人来此参观。

  然而,这里毕竟是唐山重建的起点,是向一个伟大目标进军的第一站。建设一个20多万平方米的小区,在唐山的历史上不曾有过,在当时之中国,也特别难找到这样的小区的踪影。作为重建的第一个“小区化”成果,河北1号小区不仅在“搬迁倒面”中作用重大,而且为大规模重建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10万实施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至唐山地震10周年时,已经有100多个这样的小区出现在昔日的废墟之上。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如此灾难,除了地震的震级大、震源浅之外,还在于老唐山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设防的城市经不起强烈地震力的袭击;城市布局及建筑用地选择不合理,路南区基本建在一条活动断裂带两侧和砂土液化地段;住宅的建筑结构不合理,实施工程质量差;城市生命线工程脆弱;震中区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过大,分别高达70%和1.54万人/平方公里。

  其一,要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地段建设山。为此,国家曾组织上千人,对唐山拟建的规划区进行综合性勘察,包括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等,选择了建设卫星城——新区的场地,并将处于活动断裂带附近的大型工厂迁过去。路南区则“劣”中选“好”,适当建设2—3层住宅及商业网点。老市区的利用,重点从原来的路北区起步,往“承载力”强的西北方向延伸。东矿区避开采空塌陷区以及其他的危险地段。

  其二,按国家规定抗震设防。经过了那场大地震,唐山被国家划为8度基本烈度区。唐山重建,对于一般的“工民建”,均按8度进行设防;对生命线工程,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山的楼房间距,采用檐高1.7倍进行布置;居住小区,设置绿地并加设取水措施;城市交通,增加对外出口;城市供电,多电源环形供电;城市通讯,有线无线结合,机房分开建设;城市供水,多水源环形供水;等等。

  其三,开住宅结构抗震之先河。主要是采用“内浇外挂”、“内浇外砌、”“砖混加构造柱”结构型式。“内浇外挂”,又称“一模三板”,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内浇外砌”,又称“一模两板”,内墙与“内浇外挂”同,外墙用砖砌筑,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楼板甩出的“胡子筋”与墙体钢筋相连,并用混凝土浇注成为一体。“砖混加构造柱”,在砖墙身中加钢筋混凝土现浇构造柱,每层设计封闭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成一体。

  其四,注重防止次生灾害的措施。大地震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而其诱发的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比地震造成的还要大。为此,在唐山重建过程中,对市区各种仓库布局进行了调整,易燃易爆仓库一律迁移到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对位于城市上游的陡河水库堤坝,按百年一遇洪水做抗震加固。新建炼焦制气厂和热电厂,实行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减少火源。

  1986年7月28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隆重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这次纪念大会正式公开宣布唐山重建基本结束。

  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唐山恢复重建情况的汇报》中,对山的建设成果作出如下描述:“现在,一座功能区分明确布局是合理的,市政建设比较配套,抗震能力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型城市,已经基本建成。”

  资金紧张问题一直困扰着唐山重建过程。由于10年动乱的严重破坏,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唐山市则是人祸与天灾俱来。据统计,1977年社会总产值为417825万元,其中市区228727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工业总产值283191万元,其中市区136920万元;国民收入182837万元,其中市区收入85414万元。震后,除了开滦矿务局系统的复建投资13.5亿元和中央部属企业系统的复建投资3.9亿元由国家直接下达之外,唐山的重建,是用本市工矿企业提供的积累,中央对唐山采取大包干的办法进行的(见表3)。

  起初,国务院确定唐山重建总投资约为20亿元,但这一包干投资对唐山重建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施工费用调高、丢漏建设项目等因素考虑不周,以后几次调增了建设投资。到1986年5月,国家批准唐山震后重建投资包干指标26.15亿元。唐山市据此量钱办事,对市内各系统建设投资也实行包干办法,超支不补,节约留用。多层包干无疑达到了节约建设投资的目的,但不免捉襟见肘。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重建的速度、规模和水平。

  最终,唐山市恢复建设共花费资金43亿多元,用去钢材56.9万吨,木材46.6万立方米,水泥254.8万吨。其间,忍痛削减了一批建设工程项目。

  1986年7月28日,就在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的时候,仍有4566户居民住在简易房里。在遭受震灾最重的老路南区,代表中央政府参加纪念活动的万里同志,看到一些地段还支撑着简易房,眉头紧锁,神情严肃地指示身边的有关领导:一定要想办法在短期内解决。

  不惟如此。当时,城市基础设施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来规划要建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最终却只建成了1个。按重建规划京山铁路要考虑改线,不料国家缺钱,改线未成,铁路依然分割城市,火车依然穿越市区。重建规划中虽然包括外环路建设的内容,但也因资金匮乏及采煤塌陷等未果,过境车辆依然自市区穿行而过。自来水也无法正常供应,居民往往一天到晚开着水龙头,望着那落落停停的水滴,心急如焚。那时,市中心区约三分之一地段的楼房,3层以上异常供水,家家都有“盼水妈”。

  唐山大震发生后,联合国及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表示愿意提供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援助,但当时中国仍处于闭关状态,拒绝了一切外援。至今,许多人还对此遗憾不已。有外国友人在参观山后曾经感慨留言:“永远自力更生。”但是,接受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与自力更生的方针并不矛盾,事实上,若能够做到内因与外因有机结合,唐山震后重建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据说,在唐山重建过程中,光是设计人员绘制的图纸,就可装满十辆大卡车,还会压得吱吱作响。这一说法已不可考。众所周知的是,在勘测、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确是动员了全国有关方面的力量,才得以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过,尽管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建筑师,并设计出使用价值较高的住宅蓝图,可不论采取何种结构型式,都是条式的和点式的那么两种,“方盒子”建筑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使得城市生活空间千篇一律,不免单调乏味。

  但是,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的人做历史的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一,他们受着“左”的思想的严重影响;其二,他们受着经济实力的严重制约;其三,他们盼望让居民尽早迁入新居,因而用“标准化”取代了“多样化”;其四,他们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人们努力为受灾城市的重建探索着最优化的对策,已经挖掘出最大的潜力做出了“历史的事”。

  逃避历史责任,不去做应当做和可以做的事情,无疑令人遗憾;而超越历史去做那些不允许、不能做的事情,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对历史的事作出历史的评价。


上一篇:一看吓一跳:雷死人不偿命的囧图集(639)
下一篇:修建结构设计:防震缝的设置有哪些要求?

邮箱:1940251201@qq.com   电话:13319513424
Copyright © 2017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米乐m6网页